王西京满腔赤忱为人民谱新篇
著名画家王西京同志
在当代中国美术的壮阔天地中,王西京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以其卓越的绘画造诣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力,镌刻出独树一帜的艺术轨迹。他六十多年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社会实践,汇聚成备受瞩目的“王西京现象”。这一现象折射出社会的沧桑巨变、文化的赓续传承,以及锐意创新的光芒;唱响了为人民立言、为人民立德、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时代主旋律,为民族保留了元气,展现出独特的面貌和影响力,具有超乎寻常的时代意义。
《人民领袖》180cm×98cm 1991
《周恩来同志》 180cm×98cm 1991
《朱德同志》 96cm×154cm 1991年
王西京不仅以中国画发扬传统文化,更认识到艺术家促进文化传播的责任。多年来,他带领团队40多次前往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日本、印度、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及非洲各国采风写生交流,创作了近百幅关注当地生活和生态的异域风情人物画,并于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在巴黎秋季沙龙艺术展上展出。中国传统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精彩亮相,引起了西方艺术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同。
同时,王西京还邀请国外知名艺术家到中国交流访问。2019年,在他的多方努力下,入选法国秋季沙龙的175件作品抵达西安,“对话秋季沙龙·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安举办,法国秋季艺术沙龙中国馆正式进入西安国际美术城,这也是法国秋季艺术沙龙这一国际艺术平台首次在中国落户。
王西京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文化使者,他穿梭于国际艺术舞台,以丹青妙笔讲述中国故事。在欧美顶级艺术场馆,观众无不为他画作中神秘的东方魅力所吸引,中国形象在他的笔下逐渐清晰、立体丰满,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全方位认知。他的行动促进了中西艺术对话,为中西文化互鉴架起了桥梁。王西京的艺术与人类各民族的命运相结合,真实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刘少奇同志》 90cm×90cm 1991
《董必武》 100cm×93cm 1991
《愿世界都和平》120cm×93cm 1991
《陈毅诗意》 133cm×123cm 1991
《春晓》 140cm×148cm 2014
时代先声的丹青华章
王西京的艺术旅程与中国当代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他手中的画笔恰似一台精准的时代记录仪,从回溯历史的幽深感伤,到聚焦蓬勃的变革浪潮,再到新时代的国际化视野,始终精准地捕捉着时代的律动。
王西京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末,几乎与新中国同龄。他的艺术生涯沐浴着共和国70多年的风雨,作品展现了诸多方面的时代脉动。
《远去的足音》 200cm×200cm 1984
《瞿秋白同志》 130cm×95cm 1991年
王西京 《创业史话》 101cm×196cm 1978年
改革开放初期,他的《创业史话》唤醒了人们迎接黎明的曙光,开启了新生活、新事业的憧憬;《远去的足音》宛如黄钟大吕,敲响了改革开放风云激荡的大门。画面虽透着几分悲壮与决绝,却难掩破釜沉舟、开天辟地的磅礴气势,穿越历史迷雾,向着曙光初绽的彼岸迈进。王西京凭借鬼斧神工般的笔触,将旧有观念的土崩瓦解与新兴思潮的汹涌澎湃封印于画布之上。这些画作并非历史场景的简单复原,而是对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深情关注与崇高敬意,激励着后来人铭记先辈们的热血,在新时代奋勇前行。
《李大钊同志》 132cm×80cm 1991
《彭德怀同志》 128cm×102cm 1991年
在社会发展的关键节点,当主旋律被淹没时,王西京创作的《李大钊》《人民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知音》(彭德怀)等十四幅革命领袖系列画作,宛如一部部雄浑激昂的主旋律史诗。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对领袖们的赤诚敬仰。从领袖们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豪迈风姿,到与百姓同甘共苦的温馨画面,他笔下的领袖们褪去了神秘光环,变得可亲可敬。这些画作如磁石般深深吸引观众,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令主旋律在艺术殿堂久久回荡。
《春潮》 270cm×700cm 2004
人民的重托
《守望生命》160cm×110cm
王西京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心声。他的目光停留在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口:《人民的重托》聚焦领袖担当使命、不负人民期望的庄重瞬间,传递出人民的信任与期望;《守望生命》展现出领袖对生命和人民的尊重;巨作《春潮》以澎湃的海浪为背景,描绘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信步向前,汹涌的海浪似春潮破冰,滚滚向前,让观者感受到改革奋进的磅礴力量,必将迎来万象更新的新画卷。
《兵谏一九三六》 250cm×330cm
在建国60周年之际,王西京完成了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兵谏一九三六》,重现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风云。画作通过对事变前场面的细腻描绘,重现了那个扭转乾坤的关键时刻,展现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民族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警醒后人铭记历史。
于右任 103X104CM 1975
知音147X126CM 1980
唐人诗意 136x68cm 2016
醉花荫 136X68CM 1993
太华云起图 640x250CM 2017年 王西京、李玉田作(陈列于天安门城楼正厅)
马赛马拉印象 165x143cm 2016
素心无尘 170x143cm 2018
日暮倚修竹138X70CM 2010
陋居300cmX144cm 2020年
埃塞印象 145x122cm 2020年
秋山行吟68X68CM 1991
暮晓214cmX121cm 2020年
孟加拉人 144cmX113cm 2019年
文天祥_正气歌 147X80CM 1987
天下为公 1988 152X83CM
桑兹巴人 96cmX96cm 2019年
童年181x234cm 2018
作家川端康成 100X100CM 1986
画家李可染先生 140X76CM 1988
小镇 234cmX121cm 2020年
钟馗51X95CM 1987
远山 219cmX145cm 2020年
印象非洲 164x192cm 2020年
伽罗妇144x138cm 2020年
李逵探母 153X95CM 1982
天问133X131CM 1988
蒲松龄小像112X81CM 1989
非洲写生之四 50cmX50cm 2020年
雄视 156cmX199cm 2020年
青藤山人小像 136X68CM 1994
松荫对弈图 138X70CM 2010
听涛图 52X225CM 1995
板桥小像 68X68CM 1994
林和靖诗意68X68CM 1993
太史公小像1987 87X68CM
坐到黄昏人悄悄1989 47X44CM
70年代在工作室创作
小园香径独徘徊1989 68X68CM
70年代创作的宣传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临风图2000 136X68CM
梨园春韵图1999 136X68CM
钟馗2004 136X68CM
大千观荷图1996年 190cmX498cm
书法(春眠不觉晓)1989 120X46CM
玉楼醉春图2000 144X1080CM
唐人诗意 178X47CM 1991
长恨歌诗意1992 33X136CM
书法137X37cm 2016
书法 137X30cm 2016
书法 137X30cm 2016
阿拉哈巴德印象 146x143cm 2016
创作《春潮》
藏礼 212X194cm 2018
春到草原365x143cm 2020年
非洲劳工 106x72CM 2014
等待124X96cm 2017
观云 68x136cm 2011年
高原母亲 89x83cm 2016
酣春 170X126cm 2017
坎巴拉之春93x89cm 2016
克里希纳河畔 249X144cm 2019
李清照 138x69cm 1994年
尼日利亚印象230X144cm 2017
路遇 167X148cm 2017
任弼时同志 160cmX98cm 1991 年
书法小品 45x35cm 2011年
山鹰 137X144cm 2017
书法小品 45x37cm 2011年
梦巴黎 181cmX131cm 2021年
四大影响力人物颁奖大会
书法小品 136x34cm 2011年
土尔其之父 182X94cm 2012
图尔卡纳的妇女们 188cmx175cm 2021年
舞韵 131x93cm 2016
阳光下的图尔卡纳妇女 170CMx244cm 2021年
在法国秋季沙龙
印度老人143x117cm 2016
在非洲采风
在非洲采风
阳光下的母与子 117x116cm 2019年
在国际空港城市建设与发展交流论坛上
在台湾写生
钟馗136x68cm 2015年
走进海德拉巴 243x121cm 2016
醉八仙 600cmx200cm 1994年
竹林七贤 240cmx120cm 1987年
3702(山水小品系列之一)界山云起扇面2016
3702(山水小品系列之二)界山云起扇面2016
3702(山水小品系列之三)界山云起扇面2016
3702(山水小品系列之四)界山云起扇面2016
3702(山水小品系列之五)界山云起扇面2016
韵系列之十二50X50cm 2016
舞女 50X50CM 2016
武韵系列之一 70X68cm 2016
韵系列之十四50X50cm 2016
武韵系列之十六 50X50cm 2016
武韵系列之十七 50X50cm 2016
长恨歌诗意 136cmx68cm 2016
千古功臣 1980
《黄河母亲》(横幅) 1800cm×365cm 2013年
《天下黄河》 220cmx120cm 2020
2013年,王西京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黄河母亲河》成为巨幅绘画的里程碑。他以“艰难抗争、万流奔腾、未来畅想”三部曲,运用中西合璧的山水画大写意手法,描绘了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精神气概,弘扬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创辉煌的正大气象。
《菩提迦耶寺》 165cmx137cm 2020
《延安记忆》 240cm×200cm 2021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王西京创作了《延安记忆》,一幅饱含深情的红色记忆长卷。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王西京用画笔勾勒出宝塔山下官兵同甘共苦的场面,再现了那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为传承延安精神提供了鲜活的艺术样本。
和平世界 240cmx120 cm 2012
何以为家 144cmx104cm 2019
《家园》192cm×116cm 2019
《盼归》143 cm×102cm 2019
《取水之路》 242cm×121cm 2020
《马赛妇女》 143cmX142cm 2019
《尼日利亚街景》 164cm×121cm 2018年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如浩荡东风,吹绿了沿线各国的希望田野。王西京再次展现出他超人的时代敏锐度,带领团队多次走进非洲、印度、希腊、意大利、伊朗、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丹麦、叙利亚等国家,关注人类共同命运,创作了一系列跨越东西方艺术的丝路风情人物画。如《土耳其之父》《和平世界》《非洲劳工》等作品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深情赞誉;《盼归》《何以为家》《家园》等作品表现了难民对和平的渴望和重建家园的愿景;《水屋》《童年》《取水之路》等作品反映了沿线贫困地区人们的生存状态。
透过这些匠心独运的作品,我们看到了沿线各国携手并肩、同筑繁荣的蓝图,世界大同的曙光正穿透云层洒向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艺术天地焕发出蓬勃活力。
《唐人诗意》 136cm×69cm
《鲁讯先生》 136cm×96cm 1984
《司马迁》 149cm×68cm 1984
《蒲松龄》136cm×68cm 2006
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与国际使者
王西京是一位虔诚的文化守护者,深深扎根于华夏博大精深的文化厚土之中,同时创新艺术表达。他的新文人画和历史人物画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以书为骨,以诗为魂,阐释着儒家、道家思想,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主流。例如,他创作的《文天祥》《岳飞》《天问》(屈原)等爱国人物画,以及《司马迁》《竹林七贤》《苏东坡》《曹雪芹》《郑板桥》《蒲松龄》《鲁迅》《巴金》等文化人物画,还有《陶潜诗意》《贵妃醉酒》《玉楼醉春图》《唐人诗意》《天闲云淡》等雍容华贵或清新空寂的水墨写意人物画,这些作品包含着家国情怀、人生态度和宇宙意识,将他的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舞韵系列
舞韵系列 110cm×71cm 2023年
舞韵系列 116cm×90cm 2023年
舞韵系列 120cm×76cm 2023年
舞韵系列 136cm×68cm 2023年
舞韵系列 136cm×70cm 2023年
王西京的舞蹈人物画坚守民族绘画的本质特点,发挥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用明朗爽快的线条和墨色混融表现人们的阳光与激情,同时借鉴西方绘画的造型手法,再铸了中国舞蹈人物画的新高度。从古典舞的轻盈优雅、敦煌飞天的超凡脱俗,到民族舞蹈的热情奔放,他笔下的舞者仿若被注入灵魂,随时可能跃入现实世界,极富现代感和当代审美观,将舞蹈人物画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领域。
二、梨园系列
《“梨园”系列之八》(122厘米×70厘米,2023年)
《“梨园”系列之九》(129厘米×70厘米,2023年)
《“梨园”系列之六》(113厘米×70厘米,2023年)
《“梨园”系列之七》(108厘米×66厘米,2023年)
《“梨园”系列之十二》(108厘米×66厘米,2023年)
《“梨园”系列之十三》(121厘米×67厘米,2023年)
《贵妃醉酒》(105厘米×77厘米,2023年)
《“梨园”系列之十一》(108厘米×66厘米,2023年)
《武家坡》(121厘米×67厘米,2023年)
王西京的戏曲人物画开启了通往古典艺术殿堂的通道。承载数百年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愫的中国戏曲在他的笔下重获新生。他将京剧、越剧、秦腔等剧种的经典角色定格于宣纸之上,不仅是戏曲美学的再现,更蕴含着忠孝节义、含蓄婉约的东方美学。例如,《贵妃醉酒》中的婀娜多姿,《铡美案》中包拯的正义无私,《盗御马》中窦尔敦的侠肝义胆,这些作品为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武术系列
《无题》 78cm×70cm 2024
《无题》 93cm×64cm 2024
《无题》 97cm×64cm 2024
《无题》 100cm×70cm 2024
《无题》 103cm×66cm 2024
《无题》 106cm×66cm 2024
《无题》 107cm×70cm 2024
《无题》97cm×70cm 2024
《无题》100cm×67cm 2024
王西京的武林人物画将中华武魂挥洒得气吞山河。他用中国画诠释了武术精要,展现了岳飞、武松、穆桂英等英雄的身影,以及崆峒派、武当派、少林派、峨眉派、咏春派、太极拳等武术流派的精彩瞬间。太极拳的圆转如意、以柔克刚,少林拳的刚猛劲道、威震八方,在他的画笔下幻化为极具冲击力的线条与墨韵组合。他运用没骨画法,让人们在水墨营造的氤氲光影中体会武术的动静、刚柔之美。这不仅是对武术美学的再提升,更重要的是提振了匡扶正义的民族血性,重振了“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这些画作仿若携带着中华武术精神的文化信鸽,漂洋过海,飞遍全球,成为世界认识中国文化的亮丽名片。
《司马迁》 149cm×68cm 1984
《卧薪尝胆》 90cm×90cm 1982
社会担当的赤诚践行
“王西京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他永不停歇的跋涉。对于成绩,他多次表明,自己成长于新中国,是吃助学金长大的一代人,见证了共和国70多年的风风雨雨,永远不忘党的培育之恩。他始终怀抱一颗回馈国家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王西京不仅在艺术领域硕果累累,更是一位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社会活动家。凭借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影响力,他为西安和陕西美术事业的奠基发展,乃至为国家美术的繁荣昌盛、文化交流互鉴等进行了开创性的努力,树立了里程碑。
38岁时,他因《远去的足音》在全国美展上一举成名,成为当代画坛的新锐力量。他舍弃了事业发展的大好机会,以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肩负起为古城西安创建一个画院的重任。39岁开始,他自筹资金、选址、筹建,往返北京40多次,凭借西北汉子的执着,经过5年磨砺,创办了西安历史上第一个美术机构——西安中国画院,并当选为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画院成立以来,开门办院、广纳人才,30多年来,王西京带领画家们开展绘画创作,行程数十万公里,进行国内外采风、写生、交流和慰问活动,汇聚画家200多名,入选全国各类展览的优秀作品上千件,荣获奖项上百件,组织各类画展600多场,出版各类画集、文集近万本,创作出一大批内涵丰富的艺术精品。
西安中国画院的创建和发展模式是全国独有的。在经费自筹的情况下,画院不断壮大,并最终交还给国家,成为国家事业和国有资产。王西京作为院长,35年来从未报销过一笔差旅费,他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带领画院,培养了一支优秀队伍,用人文情怀提升了古城的文化地位。
《药王孙思邈》
2010年,王西京当选为第四任陕西省美协主席。此前,陕西美术界经历了20多年的无核心运转,人才流失,资源匮乏,长安画派曾打下的基础和影响力也逐渐消退,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竟然无一幅作品获奖。面对这种局面,王西京提出了“长安精神”的发展理念,带领团队励精图治,二次创业,开始了基础设施建设、人才资源开发、学术创作工程和美术产业化发展等一系列举措。他创立陕西美术事业发展基金会,筹措资金2300万元,个人率先向基金会捐款100万元,为美术事业发展提供坚实后盾;举办“长安精神”老中青名家国内国际系列巡回展览,16位陕西画坛元老的130余幅精品震撼中国画坛;首次设立“陕西美术奖”,造就德艺双馨的人才队伍;开展“陕西人文千年重大题材创作工程”,探索陕西美术产业化发展,加快美术精品创作,确立陕西美术的全国学术地位,使陕西美术再度进入百花齐放的春天。
为了夯实基础、发掘人才,王西京倡导创建了骊山创作培训中心。8年来,免费为全省十一个地市开展培训班60期,培训美术骨干1200余名。培训中心不靠国家财政,不收学费,王西京个人承担了每年150万元的开支,还带领学员赴马来西亚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中国美协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骊山培训中心是全国美术界唯一的创举,骊山经验不可复制。”
为了提升整体创作水平,王西京主导“陕西人文千年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拟定选题120个,历时四年,以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推出了《鸠摩罗什》(国画)、《咸阳古渡》(国画)、《埃德加·斯诺》(版画)、《直罗镇大捷》(油画)、《延安大生产运动》(油画)等160幅人文千年重大题材美术精品,填补了陕西美术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空白。
《阿Q画押》 105cm×103cm 1983
与此同时,王西京关注着下一代的美术教育。在他的倡导下,举办了三届“中国西安国际少儿美术节”活动,确立了西安国际少儿美术中心的地位。建立了兰台少儿美术教育中心和西安国际少儿美术馆,举办美术教育成果展、全国少儿美术精品巡回展、少儿美术教育高峰论坛等活动,为完善我国少儿美术教育理论体系和管理体系提供了范例,受到国家教育部、文化部的赞誉。
经过努力,在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全省十一个地市的上千名作者参与创作,推出上千幅优秀作品。陕西美术作品入选总数超过历届入选数,沉寂多年的陕西美术再现中国画金奖提名,获得金奖、铜奖及优秀奖共五项奖牌。其中,设计项目《为西部民生土窑改造设计》和人物画作品《榜样》分别获得艺术设计金奖和中国画三等奖。陕西艺术家向全国展示了“长安精神”的新形象,重新证明了画坛陕军的雄厚实力。
王西京力行慈善公益事业。上世纪90年代,他出资20万元在青海玉树贫困山区建起希望小学。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灾情发生后,他向灾区捐款累计200余万元,以及大量赈灾物资。在美协担任领导期间,他自行承担了中国第一部系统梳理书法艺术的巨著《中国书法大典》120万元的编纂出版费用。王西京作为艺术家不忘人民,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事迹不胜枚举。
艺者仁心,王西京正如他的作品那样,体现出一种行稳致远、胸怀天下的正大气象。决定艺术高度的是艺术家的思想境界。王西京在学术和社会担当两方面的杰出表现,深深影响着中国美术界。
《李清照》 146cm×68cm
《钟馗像》 178cm×94cm 1986年
王西京现象的未来回响
回首过往岁月,“王西京现象”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美术史上一座巍峨耸立的不朽丰碑;展望未来征途,其所蕴含的能量将如源头活水,持续奔涌,为艺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注入动力。
王西京所开辟的中国画创作创新之路将如灯塔,启发更多怀揣艺术梦想的后来者投身时代浪潮。从艺术创作源头、文化传播路径到社会美育末梢,“王西京现象”仿若一颗炽热燃烧的火种,点燃大众对艺术的炽热激情,对文化传承创新的殷切期盼,为推动中国文化精神向前迈进贡献着力量。
《母亲》 138cm×138cm 2018
《塔吉克新娘》 131cmx99cm 2020年
《听海》 206cm×192cm 2020
《喜春》 262cm×144cm 2019
《惊涛》 226cm×144cm 2020
《叙利亚少女》 143X138cm 2018
《伊朗老人》 145cmx129cm 2018年
《老屋》 193cmX155cm 2018
《霸王别姬》 143cm×137cm 2020年
新一代艺术家必将沿着他的足迹,用饱含激情与智慧的画笔反映科技变革的惊世奇迹、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为时代镌刻下清晰而深刻的影像。在传统文化创新领域,更多新秀艺术家将借鉴王西京融会贯通之道,让古籍经典、非遗技艺等沉睡的文化瑰宝在当代语境中重放异彩。在国际交流舞台上,新一代艺术家将以更加自信从容、开放包容的姿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借艺术之力稳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王西京身上,我们目睹了一位艺术家的智慧、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王西京现象”为我们中华民族保留了元气。它不仅属于过去的辉煌,更将一路高歌,奔向未来,推动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舞台绽放夺目光华,书写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共进的崭新篇章。
上一篇:范惠的紫砂艺术独具神韵 下一篇:返回列表